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三期可持续农业杂志|序:与万物共荣共生于天地间

2017-06-12 小郝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

杂志简介


《可持续农业》杂志是由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出版的内部刊物,主要目标是收集目前国内的返乡青年,以及小农户、小型农场正在使用的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通过杂志的形式进行有效传播,以便促进大家在可持续农业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学习。

第三期《可持续农业》杂志主题是关于可持续农业的病虫害管理,其中包括专家观点、基础理论、一线新农夫实践经验和病虫害管理与投入品指南四个板块。



序:与万物共荣共生于天地间


换个角度,重新定义“虫害”,把虫害的存在,
当成植物衰弱、养分失调的提醒。
这样,我们才可能从错误和不幸中解放……

     ——《新世纪农耕》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我们常常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也就是植食性昆虫和肉食性昆虫。在昆虫界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对害虫恨之入骨,恨不得把它们赶尽杀绝。

于是从上个世纪开始,我们开始一场长达百年的对于害虫的化学战——利用各种化学农药对付害虫。其实从这场化学战之初,就有科学家对于化学农药的危害提出来隐忧:物种毁灭、生态失衡、人类的健康等等……

而且由于害虫的抗药性作用,其实这是一场注定没有尽头的战争,曾经有科学家这么预测:对于虫害的控制就是人类新品种农药研发速度和害虫抗药性产生速度之间的军备竞赛。

然而回过头来总结这一场战争,我们应该承认我们的失败。从这张图标可以看出,过去十几年间,我们的农药是越用越多的,充分证明病虫害越来越严重,而不是越来越少。

是时候反思一下我们对待病虫害的态度了。

其实,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没有所谓的害虫和益虫的,大自然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各种生命都是这条链条上的一环,缺一不可。就单单从害虫和益虫的角度来讲,没有害虫,益虫也就没有食物,也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所以,KKF对于稻田的病虫害的管理方法就是,观察田里的害虫和益虫的数量,如果数量是平衡的,就不用处理,如果害虫数量太过,就需要认为帮助一下益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而且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很多的害虫本身在自然界承担的是分解者的角色,也就是让大自然的循环能够顺畅的开展。比如我们常见的地下害虫蛴螬,其实是以比较生的有机物为食,也就是帮忙把生的有机物转化为能够比较快速分解的物质,可是如果我们把未分解的有机质埋到地下,就会滋生这种地下害虫。

所以,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我们对虫害的态度并不应该是一味的杀绝,而是要从研究这个虫子,了解他的习性,了解它的规律,然后加以控制,甚至加以利用。

在2016年12月的返乡青年交流会上,种植苹果的李立君老师提到,可以利用黄蚜来控制苹果的树势,从而防止苹果树的营养生长过盛,促进生殖生产的目的。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科学常常把人和自然放在对立的面,认为人要征服自然,而极端的环保主义者有认为人是导致自然破坏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人的干预,自然就会变好。

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人和自然从来不是对立的关系,人是可以参赞天地、化育万物的。但是前提条件是人能够放下自己的贪、嗔、痴,才能够能够了解自性,回归自然。

生态农业是就带领我们回归自然的道路。

愿一切生命都能够共荣共生与天地间……


杂志面向全国的可持续农业实践者免费赠送,欢迎扫描下面二维码领取:

往期回顾:

立君生态苹果园的病虫害管理 ——果园的生态系统重建(一)

技术篇|台湾自然农法学习之旅

百万农民炼成记|财耶蓬案例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是一家民办非营利组织,通过参与到农场或农户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协力农民技术提升,减少外来投入,从理论到技术范畴,引入可达到自然农业或生态上合理的可持续农耕方法。中心主要为生态小农和返乡青年提供pgs认证、生态农业技术培训、土壤改良和生态种植技术指导、产品规划等方面的服务,并出版《可持续农业》杂志内刊,致力于可持续农业的推广和传播。

目前“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

1. 在地经验整理和本土专家的培养:整理目前国内应用的比较好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同时培养返乡青年成为本土技术专家。

2.《可持续农业杂志》杂志的出版工作,将整理的可持续农业技术编辑出版,服务于在进行可持续农业实践的小农。


如果您认可我们的的工作,欢迎随喜捐赠。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捐款。)

透过参与式技术发展,发展可持续农业

微信号:wotukechixunongy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